當前位置:管理咨詢>人才培養>對不起,你為公司賣的命不值錢!
最近看到一位網友吐槽,自己在公司兢兢業業工作了十年,凡事以工作為先,賣命工作,把公司當作家來愛護。
然而,在自己辭職的時候,老板既沒有挽留,也沒有請吃飯送別,這是為什么,他不明白。
老板為什么會不為所動呢?
最重要的,網友為什么會產生這種疑惑?
問題背后是他和老板,對于員工與公司關系認知的偏差。
人際關系的本質是交換關系
著名社會學家霍斯曼曾指出:任何人際關系,本質就是交換關系,人與人之間精神和物質價值交換達到互惠平衡時,關系才能維持。
當你無法給提供可交換價值時,別人只會對你疏離遠之,當你擁有豐富資源時,人們才會對你趨之若鶩。
之前曹德旺參加企業家發展年會的一張照片廣為流傳。
會議歡迎晚宴上,觥籌交錯、推杯換盞,大家忙著社交擴充人脈,只有曹德旺坐著專心致志吃飯。
不乏有人想要給曹德旺敬酒套近乎,但都被一一擋下。
網友調侃,只有曹總才是真來吃飯的。
曹德旺的特立獨行,其實并不意外。
他的福耀玻璃占據全球市場份額70%,手上大把可交換的價值,他不用可以去結交其他企業家,別人也會自動往上靠。
回到開頭的問題:老板為什么不請吃飯?
不還是在老板眼里,你不值得,你身上的可交換價值,不值得老板花一頓飯籠絡你。
在你的視角里,自己作為公司這個“大家庭”的一分子,為公司嘔心瀝血,貢獻價值;
在老板視角里,你就是個打工的,是公司隨時可以被替換的零件。
大部分老板口口聲聲說的要把公司當家愛護,要有主人翁意識,只不過是用來忽悠員工努力工作,貢獻價值的話術。
世界五百強企業龍湖集團曾有新員工發帖稱贊“公司像家一樣溫暖”,不料引來集團董事會主席吳亞軍關注,對此吳亞軍專門回應:
龍湖的文化反對把公司變成“家”。因為家不論是非,沒有對錯,沒有優劣。
只講包容、只講溫情,如果員工懷著這樣的印象或期待,定是公司出了問題。
員工要是的當真信了公司是家,對于自己、對于公司都是一種傷害。
既然把公司當家是對員工和企業關系的錯誤認知,那怎樣處理這段關系才合適呢?
“任何人際關系,本質就是交換關系”這句話也適用人與公司的關系,基于這句話,我們可以發展出兩個原則處理好這條關系:
1 身抱主人翁態度;
2 心懷打工人意識。
身抱主人翁態度
“主人翁態度”雖然老板經常說來忽悠員工,但也有其可取之處,只要我們樹立正確的認識:
我不是公司的主人翁,我是我自己人生的主人翁,我對工作抱著主人翁態度是為了加速自我成長。
主人翁態度可以最大化我們提高能力的積極性,快速增加自己的可交換價值。
設想一個場景:
你在工作中遇到了一個問題,這個問題不會影響工資,因為你現行工作已經滿足了公司對你的要求。
解決這個問題需要你付出很多時間和精力,但解決后對公司業務會有很大幫助。
你會選擇面對問題,還是忽視它呢?
假如你沒有主人翁態度,把工作看作是公司的需求,滿足崗位要求后,你很容易陷入舒適區,覺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大概率忽略這個問題。
因為你覺得自己再花多心思,也是便宜了老板。
而如果你對工作抱著主人翁態度,把自己當作工作的最終責任人,你就不會僅僅滿足于合格就好,而是不斷挑戰自我,希望把事情越做越好。
美國第三大鋼鐵公司伯利恒鋼鐵公司的創始人齊瓦勃,少年時在工地打工,為了以后把工作做好和職業發展,他自學建筑知識。
有人譏諷他,他回答:“我不光是在為老板打工,更不是單純為了賺錢。我是在為自己的夢想打工,為自己的遠大前途打工?!?
齊瓦勃對工作抱著主人翁態度,他知道,自己努力工作,不僅僅是給公司做勞力,也是在培養自己的能力,為自己的未來打地基。
人的能力都是在解決問題中提升的,抱著主人翁工作態度的人比抱著為老板工作態度的人,解決的問題多且難,時間拉長后,能力也就拉開了差距。
有了能力,可交換價值增加了,如果現在的公司不重視,也有底氣去找一份更好的工作。
心懷打工人意識
我是一個打工人,打工就兩個要點:
1 打工就是為了掙錢;
2 不好好工作就會被裁掉,公司不是家不會包容我。
“心懷打工人意識”的作用是提醒我們時刻記得這兩點,因為員工和公司的關系是靠可交換價值維持的,所以要對這段關系的純粹性和穩定性保持警惕。
員工和公司是純粹的金錢關系
認清員工與公司金錢屬性的純粹性,我們就不容易被忽悠。
比如常見的顯性套路,老板畫大餅:
“小王好好干,等公司上市,豪車、別墅不是夢!”
“等公司做大做強了,獎勵你500萬,你好好想想這500萬怎么花?”。
還有些不容易察覺的隱性套路:
公司辦公室健身房,各種健身設施一應俱全;
自助餐廳,各種特色美食琳瑯滿目;
不定時的按摩服務,放松你工作緊繃的肌肉......
各種福利,恨不得你睡在公司不愿離開。
公司福利多自然是好事,但因為這個對公司感恩戴德,生出“家的溫暖”來大可不必。
公司提供的福利都是有功利目的,是希望員工好好為公司做貢獻,并不是無條件的。
有人毒舌吐槽公司的許多福利:
整天各種公司福利活動,玩這玩那,吃飯聚餐,每天卻只能和家人在一起一兩小時(到十二點)。
工作以后才明白,公司最好的福利,就是多給員工回家的時間。
對勞資關系保持警惕
意識到公司不會包容員工,我們就能保持警覺。
草原上的羚羊為了不被獅子吃掉,除了讓自己更跑得更快外,還需要時時環顧四周,警惕風險。
職場人也是如此,意識到自己隨時可能失業就會積極自我提升,同時對環境保持敏感。
職場大V Sean Ye曾分享過這樣一個故事:
一位姑娘曾在字節跳動大力教育工作,2021年初的時候出來跳槽找工作,大V問她為什么這么著急出來。
她說公司從去年年底就不再給研發資源,所有的產研項目停滯。
相反,一味推運營干活,銷售變現,這怎么看也不是一個成長型業務,倒像是一個割一波韭菜就得撤的局面。
這個細節讓她感覺情況不對,所以決定跳船逃生。
果然,年中雙減政策下來,大力教育大裁員,她跑得早機會多,跑得晚的,就算拿到n+1,也要待業好久,直接影響未來發展。
做好打工人的本分,除了埋頭把工作干好,也要抬頭看路。環境任何的風吹草動都有可能是危險訊號,保持對環境信息的敏感,才能在裁員危機到來之前就鍛煉好本領,做好準備,不至于陷入無業困境。
任何人際關系,本質就是交換關系
人與人之間精神和物質價值交換達到互惠平衡時,關系才能維持。
員工與公司的關系也是如此。
對于這段關系,我們可以用兩條原則來處理:
1 身抱主人翁態度。主人翁態度可以最大化我們提高能力的積極性,快速增加自己的可交換價值;
2 心懷打工人意識。打工人意識時刻提醒我們,因為員工和公司的關系是靠可交換價值維持的,所以要對這段關系的純粹性和穩定性保持警惕。
其實不只工作如此,婚姻關系也是如此。
身懷主人翁態度,可以激發出我們最大的熱情互相扶持,共同撐起這個家;
心懷打工人意識,可以提醒我們保持清醒,打造獨立自強的能力,在遭遇對方背叛的時候可以灑脫離去。
祝大家都能處理好自己與公司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