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管理咨詢>企業文化>【文化專題】選擇模型之矩陣屋:四維支撐,戰略平衡
本文是《中天華溥管理視野》“文化與管理”選擇模型之矩陣屋篇,如何從通用型、專用型及實用型等文化模型中,選擇合適的進行文化建設;正如孔子所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的“器”,這就是選擇工具的問題;如果工具選擇出現紕漏,其結果輕則事倍功半,重則對牛彈琴,不知所云。矩陣屋文化模型適合于中央企業或跨區域國企,文化建設體系關注家國情懷與社會責任,強調上位規劃與歷史使命,適宜采取全面系統的文化落地方略。
——中天華溥
2023年5月7日
矩陣屋文化模型適應于中央企業或跨區域國企,在特定區域(范圍)內屬于產業鏈寡頭或者壟斷者。
在公元前100多年,中國漢代的《九章算術》“方程”一章中,以方形的形式記錄了方程組問題,通過系數分離來表示線性方程的方法,這是現階段檢索與分析所看到的最早矩陣。后來的各種數學及物理方面關于矩陣方面的理論,都是以幾何形態賦予理論內涵進行研究的,這些與探討矩陣屋文化模型沒有直接關聯,矩陣屋文化模型簡單說就是具有矩陣基座的金字塔文化模型(參見《【文化專題(01)】選擇模型之金字塔:層次分明,以上統下》)。矩陣屋文化模型適合于中央企業或跨區域國企或跨國企業,年營業額或年產值在500億元以上,以資源或實業為主導。對于矩陣屋文化模型與鐵三角文化模型(參見《【文化專題(03)】選擇模型之鐵三角:三分鼎足,凝心聚力》)經營方式的差異,主要表現在兩點:首先,鐵三角文化模型強調跨國企業(不一定是中央企業),矩陣屋文化模型強調中央企業(不一定是跨國企業);其次,導向不一樣,矩陣屋一般以資源型或實業為主,而鐵三角則一般是高科技或實業為主;這種差異性是為了更好研究中央企業和跨國企業文化建設而進行的人為劃分,不必過分關注。
矩陣屋文化模型對于管理層來說,以愿景型或權威型居多,這也是中央企業本身性質所決定的。愿景型管理層一般有四個重要特點:首先是關注長遠規劃和發展,具有戰略眼光;其次是關注員工需求,具有較強的溝通能力,以及包容性,并能夠在不同場合,面對不同受眾展現公司愿景;再次,公司在激勵方面具備超乎尋常的吸引力,或者具有相對競爭力水平的薪酬體系與福利保障;最后,領導層管理者具備較強的自我驅動力。
矩陣屋文化模型應用場景所對應的央企,一般系所在產業鏈寡頭或跨區域壟斷者,具有產業區域話語權或并購整合能力或具備參與全球競爭實力,處于成熟期或成長期。矩陣屋對比鐵三角行業適應性范圍來看,鐵三角的范圍比矩陣屋更大,也就是全球視野范圍,但這都是相對的。根據最新的《2022年世界500強》披露,中國有145家企業上榜,其中屬于國資監管的有86家(這些企業可以廣義理解為央企)。具有強大產業鏈地位的企業,通常具有強大的市場份額和技術創新能力,從而也會塑造出優秀的企業文化(參見《【文化專題(09)】實現訴求之價值鏈:產業縱橫,游刃有余》)。
矩陣屋文化模型溯源離不開金字塔文化模型,矩陣體強調對金字塔的戰略支撐,強調戰略平衡。矩陣屋作為一個形象的表達,三角頂為企業需要實現或者重點關注的戰略層(金字塔)和核心層(同心圓),矩陣體為具體的策略維度(金字塔)和內外圓(同心圓)。
矩陣屋是一種組合模型,即矩陣(體)模型和金字塔模型的結合,矩陣屋三角頂相當于金字塔模型的戰略層,矩陣(體)相當于金字塔的策略層,在本篇只探討矩陣(體)的溯源,一般認為有三種。
第一種是文前提到的《九章算術》的“方程”,以及后來在德國數學家戈特弗里德·萊布尼茨日本數學家關孝和各自獨立的表示出行列式,真正的(現在)矩陣形式是19世紀中葉由英國數學家阿瑟·凱萊(Arthur Cayley)建立的。這些數學模型非常抽象,如果非要具象來表達,就是每個縱橫維度都能找到相似點或者提取相應共同因素(因子),按照一定要求(特點)進行邏輯排列。
第二種是充分利用第一種數理上的特性,在管理學上探索出適應管理咨詢的一些模型,如波士頓矩陣(BCG Matrix)和通用矩陣(GE矩陣),對橫軸與縱軸進行量化,對應系列維度。這些模型為企業文化在應用上提供了量化與對比的可適性。
第三種是對第二種模型進行企業文化要素改進,諸如奎因競爭性文化價值模型,將企業文化指標按照內部和外部,控制和靈活性兩個維度進行分類,最后形成四個基本文化類型;在本文中的第三部分“知行合一”部分,就是依據央企文化建設的時間軸(從歷史到未來)和虛實軸(從務虛到務實);在第四部分的“抱樸守拙”,文化建設的落地也是從內部到外部和從整體到個體兩個軸維度開展。
中天華溥·張宏波在文章《戰略性績效對企業長期發展的影響》提到關注短期業績而忽略長期戰略目標,企業因此陷入困境,值得深思。戰略目標的長期與短期,這正如矩陣屋文化模型所關注的探索維度,中天華溥就是基于這三種矩陣模型的融合,對企業文化建設維度進行思考探索,有機融合,形成獨具特色的矩陣屋文化模型理論支撐。
矩陣屋文化模型具有四個特點。
第一個特點是矩陣體支撐三角頂,其中三角頂相當于金字塔企業文化模型中的戰略層,包括同心圓文化中的核心層(參見《【文化專題(02)】選擇模型之同心圓:核心突出,內外協同》),其矩陣體一般為四個維度。歷經冰雪災害的南方電網,其責任文化就可以詮釋成為社會、為客戶、為員工、為股東創造價值。而國家電網則以其核心價值觀“責任、擔當、服務、創新”支撐其努力超越追求卓越的精神。為體現國家能源集團的工作態度和價值觀,其呈現的企業精神為“實干、奉獻、創新、爭先”。
第二個特點是矩陣體的維度按照一定邏輯展開,一般為兩個維度,也可以是四個有邏輯關系要素,有點哲學上對立統一的感覺(當然有些維度需要認真去品,有只可意會不可言傳之韻味)。中核集團的文化核心為“熱愛祖國、無私奉獻、自力更生、艱苦奮斗”,具有很強的邏輯性,其中熱愛祖國是前提與基礎,無私奉獻是動力和保障,自力更生和艱苦奮斗是途徑和方法,這也是我們常說的兩彈一星精神。
第三個特點矩陣體維度與企業戰略形成對應關系,起到戰略平衡的作用。中國石化集團的戰略目標是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對應企業核心價值觀“誠信、責任、創新、服務”,誠信是保障企業聲譽和客戶信任的關鍵,公司的無形資產,同時提升企業形象和市場競爭力;責任是對股東、客戶、員工和社會負責任,這是贏得社會尊重的重要因素;創新是發展戰略,使企業立于不敗之地;服務是提升企業形象和市場競爭力的重要因素。
第四個特點矩陣體的每個維度可以是集團公司(企業)子文化,均可用金字塔或同心圓模型展開,進行二次解讀分析。如中船重工集團的四統一(時間坐標2008年)包括:集團目標(創建中國最強最大、國際一流船舶集團)、集團精神(興船報國、創新超越)、集團經營理念(打造精品,做強主業)及集團標識,下屬公司不能離開這個四統一,如其所在連云港的下屬研究所,必須以此作為上位戰略,再進行金字塔文化模型分解,其使命則為“以電子裝備增強國防,以科技產業服務社會”,再次分解的核心價值觀“人本、責任、團隊、進取”,也是基于矩陣的邏輯關系展開的。作為文化的再次分解,當然也可以參考更自由更接地氣的招術,可以參照成長樹模型(參見《【文化專題(05)】選擇模型之成長樹:自由活潑,不拘一格》)。
矩陣屋文化模型在思考文化建設體系搭建時,具有非常明顯的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與中國傳統的對仗之美。從時間維度來看,可以分成歷史與未來兩個方向;從滿足的條件來看,可以從務虛到務實軸考慮(也可以理解為硬性條件和軟性條件兩方面),以這兩兩進行矩陣排列分布,分為四個部分:歷史使命、上位規劃、社會責任、家國情懷。
央企的歷史使命是指其在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所承擔的責任和義務,包括發揮領導作用、推動經濟發展、促進社會進步等,文化建設中注重以具體、形象化的方式呈現出來,使其文化更加貼近社會大眾的需求,增強其在市場競爭中的競爭力。中國建筑集團的歷史使命是在不斷變化的社會環境中,為國家和人民提供優質的建筑產品和服務,同時推動中國建筑行業發展,因此在文化建設中體現“以人為本,共創共享”的理念。
央企作為國家重要的骨干企業與戰略資產,是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在文化建設中,應該體現出國家的政治方向和國家對央企的要求與期望,必須保障國家的安全穩定。上位規劃通常以戰略目標為基礎,但其不一定是戰略目標本身(參見《【文化專題(14)】實現訴求之戰略目標:統籌兼顧,整體推進》)。
企業在文化建設中應該強調社會責任,將社會責任融入到企業的價值觀、管理理念和企業行為規范中。企業一方面可以通過各種文化活動的參與來體現社會責任;另一方面企業可以組織志愿者活動、捐贈慈善事業、參與公益事業等,以此來傳遞企業的社會責任理念。產品質量和安全的保障是企業最基本的社會責任,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要保障產品質量和安全,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和行業標準。中石油傳承“鐵人精神”,奉獻作為文化的核心地位,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始終把社會責任放在首位,在生產和經營中,嚴格控制污染物排放,保護環境,積極參與社會慈善。中國移動核心理念中“和諧共生”就是強調企業與社會、環境的和諧共生,致力于推動可持續發展,實現社會、環境和企業的共贏。
企業在文化建設中要關注員工的福利和關愛,為員工提供良好的工作環境和福利待遇,如提供帶薪年假、健康保險、職業培訓等。如果涉及一些與中華傳統有關,或者中國的古圣先賢,可以采用東方哲學的筆調來敘述與傳承,群經之首的易經必不可少(參見《【文化專題(06)】選擇模型之易經圖:和諧共融,生生不息》)。中國核工業集團“核文化”強調和合共生,注重與政府、社會、企業、員工等各方面的合作關系,以實現共同發展和繁榮。
矩陣屋文化模型在企業文化落地可以采用兩個軸維度開展,即從內部到外部維度和從整體到個體維度,分別形成四大模塊,即制度流程、宣傳推廣、教育培訓、考核評價。
制度流程建設,需要對企業建立一套完整的企業文化制度和流程,包括企業文化手冊、員工手冊、培訓教材等,確保企業文化在各個層面得到貫徹執行。制度流程與管理能力有著密切的關系,管理能力是建立在管理細節固化的組織流程和制度之上,而量身定做的制度流程則為管理者發揮管理水平提供前提條件(參見【文化專題(15)】實現訴求之管理能力:未雨綢繆,井井有條)。
企業可以通過內部媒體、公共關系和市場推廣等多種渠道宣傳企業文化,讓員工時刻了解公司的核心理念和價值觀。作為企業管理的重要一環,可以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促進企業的長期發展(參見《【文化專題(08)】實現訴求之品牌觀:客戶尊重,為你癡狂》)。
對不同級別和崗位的員工,開展了多種形式的培訓教育,包括新員工入職培訓、專業技能培訓、領導力培訓等,提高員工的綜合素質和專業能力。在今天培養員工主人翁精神好像有點格格不入,但是對于提高員工責任和歸屬感,這就是一個不二法門的捷徑,可能對于大型企業不是那么可行,這并不妨礙學習與參照一些常規的做法與實踐(參見《【文化專題(11)】實現訴求之歸屬感:當家作主,行之有效》)。
建立了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對企業文化落地工作進行定期評估和考核,以確保文化落地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續性。該考核體系包括但不限于定期績效考核、滿意度調查、企業文化推廣效果評估等。一般的操作層面來說,考核的獎是好推行,罰是很難落地的,所以只是建立一種導向,故這種考核嚴格上講也不叫考核,但是可以起到風向標的作用,最終達到初心所欲,對于員工來說,潤物細無聲,但是又能得到實實在在的經濟利益與精神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