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新聞中心>公司動態>【文化專題】選擇模型之易經圖:和諧共融,生生不息
本文是《中天華溥管理視野》“文化與管理”選擇模型之易經圖篇,如何從通用型、專用型及實用型等文化模型中,選擇合適的進行文化建設;正如孔子所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中的“器”,這就是選擇工具的問題;如果工具選擇出現紕漏,其結果輕則事倍功半,重則對牛彈琴,不知所云。易經圖文化模型適合于民營企業或家族組織等,文化理念構建相對成長樹來說,基本均能從中國傳統找到源頭活水,具有辯證法的對立統一,和諧共融;遵循易經變易簡易不易的原則,在落地方略中,可以說得到中華傳統文化的全方位加持,就是元亨利貞(中國傳承)的文化詮釋,與鐵三角的PDCA(跨國企業)形成對比與呼應。
——中天華溥
2023年5月16日
易經圖文化模型適應于民營企業或家族組織,在區域產業鏈中擁有特定資源或要素,在具體細分領域具有一技之長。
“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這是 《易經》最早提出有關文化的概念;易經作為群經之首,博大精深,是《道德經》的理論來源。用易經圖作為文化模型,一方面是表達形式(圖形)需要(其他五種模型如金字塔、同心圓、鐵三角、矩陣屋、成長樹),另一方面是表達內容的實至名歸。易經圖文化模型適合民營企業或家族組織或機構團體,營業額在5億元以下,以傳統行業或者服務為主;這些營業額數字只是一個參照,根據中天華溥·六大文化模型的適用性研究,一般認為5億元以下的適合成長樹和易經圖,10億元以上的適合金字塔和同心圓,500億元以上的更符合鐵三角和矩陣屋(參見《【文化專題(04)】選擇模型之矩陣屋:四維支撐,戰略平衡》)。
易經圖文化模型對于管理層來說,以輔導(說服)型或權威(命令)型為主。輔導(說服)型管理層的特點主要體現在四方面:一、側重于為企業未來培養人才,幫助員工發現自己的優勢及不足,提供支持與反饋;二、能與員工(伙伴)進行坦誠的溝通交流,了解需求和問題,并提供支持和指導;三、關注員工自我發展,鼓勵員工探索興趣與挖掘潛力,并提供幫助;四、重視團隊合作,為員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資源,以實現共同的目標。一般來說輔導型管理層為了加強管理,也會制定部分制度,但是一般自己以身作則,可以與成長樹對比參考(參見《【文化專題(05)】選擇模型之成長樹:自由活潑,不拘一格》)。管理層的六種風格并非一成不變,只是一個相對比較的結果根據中天華溥·六大文化模型的適用性研究,權威(命令)型適應較多,能夠適應同心圓、鐵三角、矩陣屋及易經圖四種模型;咨詢(協作)型適合鐵三角;民主(親和)型適合金字塔,愿景(自由放任)型適合矩陣屋及金字塔;輔導(說服)型適合易經圖、成長樹;變革(標桿)型適合成長樹、同心圓等文化模型。
易經圖文化模型適應在區域產業鏈中擁有特定資源或要素,具備產業(服務)細分領域一技之長或關鍵能力,處于初創期或成長期。一般意義上的關鍵能力包括專業技術、行業知識、創新能力、溝通能力、協調能力、持續學習等方面,籍此可以為企業創造價值。強調產業鏈上的地位和產業能力,競爭力之源,金字塔(參見《【文化專題(01)】選擇模型之金字塔:層次分明,以上統下》)和同心圓(參見《【文化專題(02)】選擇模型之同心圓:核心突出,內外協同》)模型屬于通用型,一般可以參考研究。
易經最早提出文化概念,易經圖文化模型基本沿用易經的本來意義,企業文化建設中,取其和諧共融,生生不息來開展。
顧名思義,易經圖來源于易經,在中國化的研究中,被尊為科學和管理學之顛。至于易經的來源,這是屬于考證類的研究課題,在此不進行探討,只引用其有目共睹的蘊含意義。由此衍生的以人為本、和諧統一、自強不息、辯證思維及德才兼備等思想與覺悟,正是其主要內涵之源頭。
中天華溥·張宏波在文章《外儒內法——企業文化管理與制度管理的完美結合》中談到,通過對企業文化管理體系妝點成企業管理的主要外衣,在內部利用制度獎懲對員工進行規范,是一種理想的管理結構和管理局面;這也正是易經圖文化模型的主要設計思路,通過易經加上現代管理體系,外儒內法完美結合,構建一個中國化的企業文化理念體系。
根據中天華溥·六大文化模型的適用性研究,對比之前的模型來看,同心圓(金字塔投影也可以得到同心圓)是一個核心,易經圖是兩個點(極),鐵三角是三個點(參見《【文化專題(03)】選擇模型之鐵三角:三分鼎足,凝心聚力》),矩陣屋是四個點,成長樹屬于多處混沌點,文化理念的搭建就是基于這些(本源)開展的。
對易經圖文化模型的特點進行總結,主要體現在四方面。
第一方面——以人為本
《易經》中認為天地人三材是構成世界的基本要素,其中人居于最高層次,具有智慧和創造力,能夠掌握自然規律和社會規律,并且能夠與自然和諧相處,因此,人應該成為社會的核心和主導力量。醫易同源,中醫藥的老字號基本都沿襲了以人為本理念。同仁堂最核心的經營理念是以人為本,至今300多年了。廣譽遠以人為本,注重生命的文化傳承理念為根本。百草堂堅持弘揚以人為本,以民為先中草藥民本文化思想。云南白藥以人為本追求卓越貫穿始終。大寧堂因傅山坐堂而聞名,堅持以人為本、智尚長久、信達天下。胡慶余堂,創立人胡雪巖,服務以人為本,辦藥以仁為先,幾遭歷史磨難,至今仍呈勃勃生機。陳李濟,最長壽藥廠,一癥一方,以人為本,延續至今。蔡同德堂以人為本的經營理念,積極開展老專家義診。
第二方面——和諧統一
易經強調“和諧統一”的思想,認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己的內在統一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約的。這種思想對于企業文化的建設也有著重要的啟示和應用。“和”思想可以引申為和諧管理,即企業在管理中要注重協調、平衡,不同部門之間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形成和諧的工作氛圍。儒家提倡和為貴、和而不同,強調在企業中實現和諧的人際關系和協作方式,以達到企業的長期發展,企業通常會強調團隊合作、員工培訓和忠誠度等方面。方太集團在學習西方管理后,開始重新將目光投向傳統,確定如家為本,以讓家的感覺更好作為使命。道家提倡無為而治、道法自然,強調在企業中實現與自然的和諧統一,注重可持續發展和環保意識。張瑞敏(海爾集團)最崇拜的人有兩位,其中一個是中國的老子,通過其無為而治管理海爾集團, 只抓大事就是文化、組織和戰略。法家提倡以法治企、以權治企,強調在企業中實現制度的規范和管理的有效性,以達到企業的穩定和發展,企業通常會強調制度建設、流程優化和權責分明等方面。阿里巴巴考核的六大核心價值觀(六脈神劍)就屬于法家思想。
第三方面——辯證思維
辯證思維是一種科學的思維方式,它強調了矛盾、對立和變化的概念,并認為事物是由不同的方面組成的,將辯證思維引入企業文化建設,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變化,從而更好地適應市場環境,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這種思維在矩陣屋文化模型搭建時,就是具有非常明顯的對立統一的辯證思維,這一點是相通的。如從時間維度來看,可以分成歷史與未來兩個方向;從滿足的條件來看,可以從務虛到務實軸考慮,由此思考的矩陣屋的四個部分分別是:歷史使命、上位規劃、社會責任、家國情懷。
第四方面——自強不息
適時而動,自強不息,尋找出路,這是易經圖文化模型最大的特點,與成長樹有殊途同歸之妙,在企業文化的建設中,一般衍生為創新,據不完全統計,中國企業文化中有“創新”的占到80%以上。東阿阿膠因為傳承創新成為典范。清華大學為祖國健康工作五十年就是自強不息的校訓。
由易經三易(變易 不易 簡易)來指引知行合一,變易的必然性和探索性,簡易的簡單性和基礎性,不易的持續性和規律性。
包含必然性和探索性。必然性是指事物發展的規律和必然趨勢,受到事物本身的屬性和內部矛盾的制約。太極圖中的陰陽兩極,它們的相互作用和轉化是必然存在的,無論人們如何努力,都無法改變這種必然性。探索性是指人們對未知事物的探索和發現,它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和源泉?!兑捉洝分械?span>“否極泰來”,雖然事物發展到了極點,但是往往會發生逆轉,出現新的發展機遇。
包含簡單性和基礎性。在企業文化建設中,引入易經的簡單性思想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易經的理論和方法。易經中的“陰陽調和”、“五行相生相克”等概念和原理,具有簡單、直觀、易于理解和應用的特點。引入易經的基礎性思想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應用易經的理論和方法。很多公司的標志都是基于易經圖設計的,此處不進行解釋與說明,如360是一個圓圈中間加兩個小蝌蚪;騰訊公司的就是一個圓圈中三個小蝌蚪圍繞小企鵝;搜狗瀏覽器就是圈圈中的S一分為二成兩個小蝌蚪;星瑞醫療則是星與易經圖的結合;易車網是兩個小蝌蚪的漩渦;甚至包括一些國家或地區的標志,如韓國國旗、新加坡空軍軍徽等。這些標志充分運用了易經圖的簡單和基礎功能,一目了然。
包含持續性和規律性。引入易經的持續性思想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和應用易經的理論和方法。易經中的“生生不息、周而復始”等概念和原理,具有持久性和穩定性的特點,可以幫助企業更好地理解和應用企業文化建設的方法和策略。規律性是指易經的理論和方法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可預測性。易經中的“天地定位、四時變化”等理論和方法,具有普遍適用性和可預測性的特點。
對于易經圖文化模型來說,其元亨利貞相當于鐵三角的PDCA,元相當于本源與根本,亨相當于順利與通達,利相當于功利與共贏,貞相當于穩定與正直,當然也可以樸素的理解為春夏秋冬四時輪回。
“元”是指事物的本源和根本,是事物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要注重企業的根本價值觀和文化理念,把握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和文化特色,以此為基礎進行企業文化建設,才能夠得到員工的認同和支持,推動企業的長期穩定發展。在商業領域中,“元”則代表了客戶需求和市場趨勢,是企業制定戰略和實現業績水平的基礎,企業必須時刻關注客戶的需求和市場趨勢,深入了解客戶的痛點和難點,不斷進行市場研究和創新,以滿足客戶的需求并引領市場趨勢(參見《【文化專題(08)】實現訴求之品牌觀:客戶尊重,為你癡狂》)。
“亨”是指事物的順利和通達,是實現企業目標的途徑和手段。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要注重員工的需求和利益,建立以員工為中心的管理理念和企業文化,營造和諧的企業氛圍和員工關系,以此來推動企業的發展和提升員工的工作滿意度?!昂唷痹诹硪粋€層面還包括了實現自己的目標和愿望,實現自我業績水平(參見《【文化專題(18)】實現訴求之業績水平:漸入佳境,蒸蒸日上》)。
“利”是指事物的功利和效益,是實現企業價值的目標。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要注重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責任,注重企業的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以此來推動企業的發展和提升企業的競爭力?!袄焙汀皯鹇阅繕恕钡年P系非常微妙,如公司經營的的目的往往是以獲取更多的利益為驅動力的,但這并不意味著獲取利益本身不重要或不需要被考慮。事實上,為了達成戰略目標而進行的攻擊和掠奪行為,也需要在盡可能短的時間內獲得最大的利益,以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目標(參見《【文化專題(14)】實現訴求之戰略目標:統籌兼顧,整體推進》)。
“貞”是指事物的堅定和穩定,是實現企業發展的保障和支撐。在企業文化建設中,要注重員工的忠誠和信任,建立穩定的管理機制和企業文化,以此來推動企業的發展和提升企業的品牌形象。元亨利貞也可以狹義方面理解為春夏秋冬,對應進行文化落地,切不可忽略員工的訴求,否則一切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